【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 条
[1] | 姚超. 菊米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降血压降血脂作用[D]浙江大学, 2011
.
|
[2] | 郑利琴. 杨梅多酚提取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
[3] | 董竞. 大豆胚芽异黄酮的乳酸菌转化及其咀嚼片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
[4] | 姜立杰. 芜菁直根膨大性状的AFLP分析[D]浙江大学, 2001
.
|
[5] | 黄池宝.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分离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1
.
|
[6] | 袁松梅. 发芽大豆饮料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2
.
|
[7] | 孙国金. 超声辅助竹叶黄酮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
[8] | 何晓灵.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与抗自由基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3
.
|
[9] | 董李平. 大豆异黄酮代谢机理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
[10] | 孙艳梅. 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 赵珺. 以环糊精为基质的扩张床吸附剂的制备及银杏黄酮的分离[D]浙江大学, 2010
.
|
[2] | 马莺.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及酶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
[3] | 刘志胜. 豆腐凝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0
.
|
[4] | 阚建全. 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
[5] | 黄进. 大豆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
[6] | 张名位. 黑米抗氧化与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
|
[7] | 房增国. 豆科/禾本科间作的氮铁营养效应及对结瘤固氮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8] | 刘正辉. 粳稻种子垩白、植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差异与粒位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9] | 程坷伟. 甘薯淀粉生产废液中糖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和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5
.
|
[10] | 马雷. 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 200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02 条
[1] | 池淑君,张迟. 一种天然防腐剂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 1999,(06)
.
|
[2] | 王金龙,陈存来.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组份11S/7S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1)
.
|
[3] | 丁毅,刘晓颖,葛宏华,甘定娟. 苜蓿叶蛋白脱色及色素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
|
[4] | 胡臻. 葛花解酲汤的临床运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0,(03)
.
|
[5] | 员铭,吕国华. 百里香应用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2)
.
|
[6] | 黄爱玲.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0)
.
|
[7] | 蔡兴怀,许杰,高琪,许金林.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
|
[8] | 曾军,石国荣. 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和原理[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2)
.
|
[9] | 李贺,宋冰,郑士梅,丁孝营,马云超,王丕武. 大豆皂苷薄层色谱检测展开剂的改进[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1)
.
|
[10] | 杨泽敏,李玉群,周竹青. 早籼稻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