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王斌. 固定化PPO酶制备茶黄素的生化分化离耦联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蔡少华. 酯型茶黄素酶促水解形成简单茶黄素的条件优化及相关性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3] 王坤波. 茶黄素形成的生化调控和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4] 张丽青. TrxA-EstB1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吕连梅. 固定化酶技术改善绿茶饮料香气品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6] 谷记平. 茶黄素酶促氧化制备技术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7] 吴红梅. 多酚氧化酶酶源筛选及酶法制取茶色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4 .
[8] 张寒飞. 磁性固定化漆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5 .
[9] 李伟. 茶黄素对癌细胞的抑制及与抗坏血酸的协同作用[D]浙江大学, 2006 .
[10] 李雪.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和维生素K1的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黄建安. 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2] 丁兆堂. 绿茶多酚纳米碳酸钙固定化酶定向转化及其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3] 王坤波. 茶黄素的酶促合成、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8 条
[1] 董吉溪,张文敏,周振南. 从茶灰中提取茶红色素[J]安徽化工, 1991,(01) .
[2] 方朝晖,崔宜武,牛云飞,谌曦,周舒萍. 茶色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7,(04) .
[3] 夏涛,童启庆,萧伟祥. 影响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5) .
[4] 陈睿.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5]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勇,刘晓辉,崔宏春,江用文,鲁成银. 不同树脂载体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6] 马晓春,韩宏岩,许维岸. 家蚕表皮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7) .
[7] 刘春丽,杨跃寰,陈欲云. 荔枝果肉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2) .
[8] 朱孝峰,刘宗潮,潘启超,谢冰芬,冯公侃. 绿茶提取物对肿瘤细胞 DNA 引物酶—多聚酶 α 复合体活性的影响[J]癌症, 1997,(03) .
[9] 李得加,胡绍云,邹国林. 辣根过氧化物酶模拟酶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3,(04) .
[10] 吴瑜凡,卢亚萍,汪瑾. 植物和真菌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