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蒋永锋.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工艺及陶瓷层生长过程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1 .
[2] 唐培松.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工艺条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1 .
[3] 侯朝辉. 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强化处理[D]湖南大学, 2001 .
[4] 寇斌达. 微弧氧化制备钛表面磷钙生物活性涂层[D]北京工业大学, 2003 .
[5] 马晋. 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
[6] 范兵. 具有热障涂层喷管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计算[D]重庆大学, 2003 .
[7] 张荣军.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研究[D]长安大学, 2003 .
[8] 朱静.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过程及耐磨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4 .
[9] 梁永政.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04 .
[10] 石杰. 微弧氧化工艺在复杂铝合金工件上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张欣盟. 大面积铝合金局部放电微弧氧化及热阻隔膜层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2] 吴汉华. 铝、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表征及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3] 王燕华.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腐蚀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
[4] 赵旭辉. 铝阳极氧化膜的电化学阻抗特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5 .
[5] 辛铁柱.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生成及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6] 王亚明. Ti6Al4V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形成机制与摩擦学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7] 宋雨来. 稀土改性AZ91镁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D]吉林大学, 2006 .
[8] 林高用. 高性能7×75系铝合金厚板加工技术相关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9] 刘伟华. 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8 .
[10] 李均明.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制及其磨损性能[D]西安理工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7 条
[1] 熊仁章,盛磊,杨生荣,余来贵. 添加剂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03) .
[2]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 镁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03) .
[3] 董含武,吴耀明,王立民. Mg-Li-RE系合金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1) .
[4] 段关文,高晓菊,满红,张武,姜光华,李金富. 微弧氧化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5) .
[5] 戴长松,吴宜勇,王殿龙,胡信国. 镁及镁合金的化学镀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04) .
[6] 张津,吴护林. 发动机喷管隔热涂层的设计和模拟计算[J]兵工学报, 2002,(02) .
[7] 刘元刚,张巍,李久青,申磊. AZ91D铸造镁合金交流脉冲双极微弧电沉积陶瓷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4,(01) .
[8] 张淑芬,张先锋,蒋百灵.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及生长过程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 2004,(01) .
[9]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形成过程探讨[J]中国表面工程, 2006,(05) .
[10] 杨建,李元东,马颖,吕维玲,文靖. NaOH对铝合金A356微弧氧化膜形成及其耐蚀性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 2008,(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卫中领,沈钰,陈秋荣,黄元伟,徐乃欣.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新进展[A]防腐蚀工程技术交流会暨防腐蚀及节能新材料普及讲座论文集[C], 2008 .
[2] 辛铁柱,赵万生,刘晋春. 电源参数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