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亓燕红. 彩色玉米籽粒中参与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祝婷. 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ls的克隆及其花期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3] | 张良. 中华猕猴桃果中水溶性多糖的分离和纯化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4] | 崔春月. 芦荟多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2
.
|
[5] | 周峙苗. 羊栖菜多糖的提取和纯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4
.
|
[6] | 范智超. 川芎多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4
.
|
[7] | 邓泱泱. 基于nr本地化数据库的蛋白质注释系统的设计[D]汕头大学, 2005
.
|
[8] | 杨静. 绿豆固体饮品的开发与研究[D]南昌大学, 2006
.
|
[9] | 卢邦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黄酮醇[D]成都理工大学, 2006
.
|
[10] | 吴冰. 彩叶草的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其功能验证[D]西南大学, 2008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牛姗姗. MYB对杨梅果实花青素苷合成的调控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 2011
.
|
[2] | 常乐. 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繁殖及基于转录组学的基因发掘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
[3] | 王曼. 蓝光诱导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花色素苷积累及CHS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
|
[4] | 黄鹂. 白菜三种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转录组差异分析及三个花粉发育相关基因功能鉴定[D]浙江大学, 2007
.
|
[5] | 郑洁红. 龙眼叶片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
|
[6] | 宿福园. 参与柿单宁代谢的MYB、bHLH及WD40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2
.
|
[7] | 卢宝伟. 东农冬麦1号越冬期间的micro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
|
[8] | 李晓艳. 越橘果实转录组文库Solexa测序及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 2012
.
|
[9] | 宋跃朋. 毛白杨花发育遗传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
[10] | 金雪花.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瓜叶菊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2 条
[1] | 何金明,连之新,王文娇. 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
[2] | 雍技,潘见,张文成. 超临界CO2_萃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 2005,(03)
.
|
[3] | 余海忠,刘慧宏,王海燕,廖雪义. 中草药猫眼草活性物质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1)
.
|
[4] | 郭雪峰,岳永德.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
[5] | 余海忠,刘佳丽,刘慧宏,王海燕,廖雪义. 3种鄂西北野生植物纤维素酶提取物组合抑菌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
[6] | 甘蓓,杨红玉. 拟南芥中类黄酮代谢途径及其调控[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
[7] | 李云,卢其能,赵昶灵,沈春修.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6)
.
|
[8] | 温素芳,赵秋雁. 拟南芥花青素合成途径及其调控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
|
[9] | 陈慧芳,吴德玲,金传山,俞年军,赖道旭. 正交设计优选亳菊叶总黄酮提取工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02)
.
|
[10] | 黄应桂,李岩松,康铁帮. 槲皮素对HL-60细胞中c-myc和cyclin D1基因表达的影响[J]癌症, 2000,(0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