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向晖. FePt基薄膜的结构与磁性[D]西南大学, 2011 .
[2] 张俊龙. FePt纳米结构及FePt-无机介质复合体系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大学, 2011 .
[3] 薛志刚. 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3 .
[4] 方修忠.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修饰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
[5] 王晓丽. 介入治疗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修饰[D]浙江大学, 2006 .
[6] 王颖. 可流动性聚苯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
[7] 刘丽丽. FePt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及退火工艺对其磁性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
[8] 马玉婷. 电化学法直接制备金铂合金纳米粒子及其性质[D]苏州大学, 2009 .
[9] 原霞. 铂系双金属(Pt/M,M:Fe,Co,Ni)纳米催化材料的化学可控合成及性能表征[D]山东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邓勇辉. 功能性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初步应用[D]复旦大学, 2005 .
[2] 徐建平. 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界面的构建与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3] 彭姣凤. 纳米传感与传输技术研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湖南大学, 2006 .
[4] 李光植. 铕、铽离子掺杂的核—壳结构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5] 郭佳. 多功能有机/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应用[D]复旦大学, 2007 .
[6] 卢强华. Fe_3O_4或γ- Fe_2O_3@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上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7] 谭泽明. 基于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的恶性胶质瘤靶向联合基因治疗[D]中南大学, 2009 .
[8] 胡学让. L1_0-FePt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3 条
[1] 赵泓,刘凡. 流式细胞仪[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2) .
[2] 易庆平,罗正荣,张青林. 植物总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3] 黄莹,张守纯,赵越,张哲,张宇,赵旭. 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其在畜牧生产体系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0) .
[4] 李文戈,戴洁,卞国庆,杨巍. 合成ZnS纳米材料的新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
[5] 向娟娟,朱诗国,吕红斌,阮建明,张必成,李江,李桂源. 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J]癌症, 2001,(10) .
[6] 朱诗国,甘凯,李征,沈守荣,向娟娟,李小玲,范松青,吕红斌,曾朝阳,李桂源. 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癌症, 2003,(10) .
[7] 曹正国,周四维,孙凯,鲁雄兵,罗刚,刘继红.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研究[J]癌症, 2004,(10) .
[8] 沈菊林,王保怀,刘京生.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保定师专学报, 1999,(02) .
[9] 张臣. 半导体量子点材料[J]半导体情报, 2000,(05) .
[10] 白春礼. 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微纳电子技术, 2002,(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苏俊敏,张兴祥. 碳纳米管填充技术的研究[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