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张宁.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子代测定及性状相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周翔. 美洲黑杨杂交F_1代无性系造林测定与初选[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3] 李彦慧. 廊坊杨苗木适应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4] 周祥明. 欧美杨等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逆境基因转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5] 于海武. 毛白杨无性系耐盐性比较与转耐盐基因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6] 郭海. 毛白杨再生体系建立和rolB基因遗传转化技术[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7] 杨会勇. 杨树无性系生长过程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8] 付成华. 黑杨派杨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钟永达. 美洲黑杨无性系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10] 孙丰波. 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李秀霞. 榛子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与良种选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2] 江锡兵.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姜清彬. 细枝木麻黄再生体系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4] 王大玮. 杜仲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仲崇禄. 木麻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0 .
[6] 詹亚光. 白桦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7] 李善文. 杨树杂交亲本与子代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8] 何承忠. 毛白杨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9] 邢亚娟. 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种新品系选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10] 李周岐.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8 条
[1] 于光明,于一苏. 杨树研究的进展[J]安徽林业科技, 1999,(03) .
[2] 吴中能,于一苏,朱斌. 中皖1-3号杨树无性系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 2007,(03) .
[3] 温小玲. 美洲黑杨物候性状变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0) .
[4] 王桂芳,高忠,胡喜连. 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4) .
[5] 杨志华,王念平,林芳,程祖强. 杨树育苗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 .
[6] 刘盛全,储茵. 不同生长培育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
[7] 申文辉. 东门桉树人工杂交育种研究[J]桉树科技, 2000,(01) .
[8] 曹加光. 桉树一次性授粉研究[J]桉树科技, 2006,(02) .
[9] 董源. 毛白杨胚胎学观察——1.花药的结构及花粉的发育[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2,(04) .
[10] 董源. 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Ⅱ.胚珠、胚囊的构造,受精作用及胚的发育[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4,(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永诚,王玉环,苏来宽. 速生杨树杂种无性系选育初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 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