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王思忠. 西藏飞蝗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2] 李广. 亚洲小车蝗为害草场损失估计分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3] 江东阳. 中国四个飞蝗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和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0 .
[4] 吴蕾. 环境胁迫对西藏飞蝗成虫取食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韩秀珍. 东亚飞蝗灾害的遥感监测机理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
[2] 黄敏. 中国小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3] 秦道正. 中国小绿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4] 贺艳萍. 中国重要蝗区东亚飞蝗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生化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 2004 .
[5] 李钢. 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
[6] 许飞. 小庙洪牡蛎礁巨蛎属牡蛎间生殖隔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
[7] 牙森·沙力. 西藏飞蝗数量性状及遗传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26 条
[1] 张国洲. 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4) .
[2] 汪泰初,刘朝良,肖林珍. 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3] 张跃林. 蝗虫中黄酮的含量及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
[4] 程茂高,乔卿梅,原国辉,吕国强. 东亚飞蝗蝗蝻不同体色的AFLP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1) .
[5] 张文华. 淮河流域汉唐时期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淮河流域历史农业灾害研究之二[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6] 宋燕鹏,吴克燕. 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7] 杜玉杰,侯怡铃,侯万儒.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8] 赵萍,贺英,储岳峰,高鹏程,张念章,赵海燕,逯忠新. 青海省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9] 孙祥木.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3) .
[10] 蔡平,葛钟麟. 雅小叶蝉属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小叶蝉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3,(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易传辉,欧晓红. 我国昆虫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