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凤岚. 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苏建荣. 云南红豆杉种群生物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2] 王兵益. 云南红豆杉生殖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3 条
[1] 李立华,张国升. 安徽皖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5) .
[2] 袁鸿文. 云南红豆杉生态习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0) .
[3] 王辉,王鹏云,田燕,曾艳,李万春. 气候资源在蓝莓栽培中的利用——以昆明地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2) .
[4] 肖国勇,林炳昌,马子都. 从东北红豆杉树叶中提取紫杉醇的过程分析[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1999,(01) .
[5] 崔国发,成克武,路端正,王建中,李俊清.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4) .
[6] 崔国发,王献溥.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任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4) .
[7] 吴榜华,杜凤国,李云凤,苏春华,王守君,张运吉. 紫杉种子形态解剖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02) .
[8] 张沿军,魏晓芬. 东北紫杉茎皮中(±)儿茶精的分离和鉴定[J]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6,(03) .
[9] 吴彦,刘庆,胡科,许维宏. 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6) .
[10] 包怡红,王振宇. 紫杉醇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林副特产, 20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