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肖海峻. 紫花苜蓿种子蛋白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2] 朱玉洁. 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ALFASM)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3] 刘丹. 8种苜蓿开花习性及苜蓿杂交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
[4] 陈述明. 种植密度和苜蓿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解新明.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
[2] 刘振虎.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3] 曾兵. 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及优异种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 2007 .
[4] 万素梅.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性能及对土壤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44 条
[1] 丁文侠. 影响小麦开花灌浆因子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1) .
[2] 蔡健,王永杰,杨剑波. AFLP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3] 高扬帆,谢国红,姚俊克,王红春. 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
[4] 林丽秀,白史且,张新全,张玉. 中国南方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
[5] 黄俊轩,田瑞娟,李双跃,李建科,王晓亮. 盐胁迫下苜蓿品种的生理特性变化[J]北方园艺, 2007,(06) .
[6] 孟昭仪,谭建英,孙可治,董世芳,卞东娴. 苜蓿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北京农业科学, 1984,(08) .
[7] 孙庆亮. 牧草皇后红豆草[J]北京农业, 2002,(04) .
[8] 昝林森. 当前陕西奶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J]黄牛杂志, 2004,(01) .
[9] 高振生,王培,洪绂曾,程渡.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与生态适应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 1995,(02) .
[10] 李拥军,闵继淳,夏天刚,高翔. 留种苜蓿单株粒重与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草地学报, 1996,(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卢欣石. 中国苜蓿秋眠性、适宜引种与生态区划[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2] 米福贵,云锦凤. 苜蓿遗传改良的进展及前景[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3] 孟昭仪. 苜蓿研究工作回顾[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4] 于林清,王照兰,萨仁,卢欣石,杜建材. 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