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刘芳. 基于核基因序列的白皮松谱系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2] 赵伟华. 山东省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资源调查及苍耳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3] 王继程.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刘鹏. 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5] 杨模华. 巨桉不同种源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D]中南林学院, 2001 .
[6] 程朋军. 油松28号无性系雌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7] 徐小林. 栓皮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8] 陈纹. 沙棘属几个中国特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9] 艾畅.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由授粉子代父本组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10] 吕艳芳. 利用ISSR分子标记和rDNA的ITS序列研究五针松亲缘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 条
[1] 曹吉鑫. 北京北部山区不同林龄的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碳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高露双. 长白山典型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厉月桥. 木本能源植物蒙古栎与辽东栎资源调查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4] 董冬. 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景观美学评价与保护价值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5] 王明玖.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0 .
[6] 李毅. 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及其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2 .
[7] 冯富娟. 天然红松种群遗传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8] 田春杰. 中国沙棘、云南沙棘和江孜沙棘居群的化学成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复旦大学, 2003 .
[9] 陈遐林.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10] 李文英. 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77 条
[1] 滕康利,金锡凤,杨兴华. 核桃树的主要器官养分周年动态[J]山东农业科学, 1996,(05) .
[2] 郭平银,肖爱军,郑现和,尚会芹. 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4) .
[3] 刘增兰. 浅谈全球环境变化的生态后果[J]安徽农学通报, 2004,(02) .
[4] 罗世群. 麻栎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5] 张锦,田菊芬. 优良乡土树种楸树种质资源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6) .
[6] 徐六一,高景斌,蔡卫兵,席启俊,户田忠雄. 黄山松外部形态特征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7] 沈作奎,艾训儒,鲁胜平,张应团. 紫玉兰苗木的年生长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8] 康永祥,张巧明,岳军伟. 小陇山辽东栎林林窗特征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 .
[9] 孙红杰,谭燕宏. 能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10] 金刚,欧阳卫民,汤洪,关和新,蔡中全,莫永生. 籼粳杂种不育性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谢光辉,赵亚丽,朱万斌,丁荣娥,韩立朴,程序. 多年生草本木质纤维素能源作物及其在我国北方资源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