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曾鑫华. 若干硒芳香杂环化合物的谱学、电化学和自组装膜[D]暨南大学, 2002 .
[2] 陈国华. 药物分子与主体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2003 .
[3] 薛中华. 巯基卟啉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
[4] 吴剑. 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以及利用修饰电极的过程富集待测物方法的研究[D]安徽大学, 2004 .
[5] 肖素芳.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生物分子的电分离分析[D]青岛大学, 2004 .
[6] 杨秋霞. 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D]南京工业大学, 2003 .
[7] 李海南. 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 2005 .
[8] 汪纪仓. 猪可食组织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多残留的HPLC法和GC-MS/MS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高小龙. 鸡可食组织和蜂产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的HPLC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10] 薛晓康. 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茂. 循环伏安法在有机发光材料制备及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2 条
[1] 朱小红. 电聚合烟酰胺构建新型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2] 曾庆慧,肖什文. 氯霉素在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其测定[J]安徽化工, 2005,(01) .
[3] 赵广超,吴芳辉,魏先文. 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4] 董宗木,苏桂琴,褚道葆,周幸福,朱琼霞. 铂微粒修饰纳米二氧化钛电极对甲醇催化氧化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5] 赵长庆,钱彬彬,蔡跃娟,张玉忠. 利用电化学及光谱方法研究环丙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6] 戴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乳膏的含量[J]安徽医药, 2004,(01) .
[7] 薛锐,赵美玲. 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03) .
[8] 杨庆华,叶宪曾,陶家洵,孙浩然,董绍俊. 二茂铁单羧基衍生物/Nafion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催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6) .
[9] 陈扬,朱世民,陈洪渊.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Ⅱ——氯化血红素存在下的青蒿素还原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
[10] 龙晋明,王少龙. 不同酸溶液中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的研究[J]表面技术, 2005,(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苹,卢凌彬,曹阳. 海藻酸盐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