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强. 花生的SRA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2] 张晓杰. 利用花生核心种质发掘重要抗病资源及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梁炫强. 花生抗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和产毒机制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
[2] 唐荣华. 花生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和分子分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3] 姜慧芳.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3 条
[1] 万勇善,李向东,范晖. 花生油酸/亚油酸比率与播种期及温度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1995,(02) .
[2] 朱圣杰,丁克坚,檀根甲.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4) .
[3] 龚慧明. 磁场处理对蚕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4] 郑燕文. 豇豆CAT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
[5] 江昌俊,余有本.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04) .
[6] 荣瑞芬,郭堃,厉重先,李丽云,李祖明. 紫外照射诱导采后番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J]北方园艺, 2007,(12) .
[7] 刘鸿年,刘发敏. 茶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提取及其活性测定[J]中国茶叶, 1989,(01) .
[8] 朱燕,叶志毅,吕志强,吴云翔. 桑树青枯病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 2005,(01) .
[9] 徐丽慧,Praphat Kawicha,谢关林. 桑青枯病致病性测定新方法[J]蚕桑通报, 2007,(01) .
[10] 陈华寿,霍二女,钟国洪,李明汉. 桑树抗青枯病杂交组合顺农2号的育成[J]蚕业科学, 2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