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吴雪. 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生产工艺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0 .
[2] 王海宽. 天然食物抗氧化特性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 2001 .
[3] 王洪江. 仙鹤草药用成分与提取工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4] 原华山.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5] 周民. 妥尔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6] 冯卫华.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7] 杨柏崇. 超临界CO_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8] 朱振宝. 不同方法提取核桃油脂比较研究及其V_E复合微胶囊的制备[D]陕西师范大学, 2004 .
[9] 王阳. 浮萍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
[10] 许峰. 大球盖菇富硒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及抗氧化能力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张名位. 黑米抗氧化与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
[2] 张美莉. 萌发荞麦种子内黄酮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3] 张连茹. 二色补血草水溶性多糖、多酚类和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
[4] 肖尚志. ARI筛选模型的建立及黄芪甲苷对VSMC生长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5] 吴彩娥. 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6] 崔旭. D-半乳糖衰老模型及其氧化损伤机理与α-硫辛酸的干预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 .
[7] 彭亮. 紫萍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癌、抗氧化损伤的活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8] 赵雪莹. 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
[9] 张剑亮. 观赏向日葵花色形成的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10] 陈磊. 白背三七降血糖物质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63 条
[1] 赵泽贞. 复方天然保健果茶的研制和抗突变及致突变同步试验报告[J]癌变.畸变.突变, 1997,(02) .
[2] 成诗明,张树海,张景林.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 2003,(01) .
[3] 雍技,潘见,张文成. 超临界CO2_萃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 2005,(03) .
[4] 童保云,马文. 超声提取烟草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J]安徽化工, 2009,(05) .
[5] 黄雪松. 几种轻糖山楂加工品的研制[J]中外技术情报, 1996,(01) .
[6] 苏兆连. 胃山楂结石1例治疗报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03) .
[7] 王晓天,徐启发,徐哲生,郭丽敏.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5) .
[8] 宋曙辉,薛颖. 60种蔬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5) .
[9] 朱丹,牛广财,孙希云,孟宪军. 马齿苋黄酮类物质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1) .
[10] 李军红,田胜尼,魏兆军,吕夏雨.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黄志宏,黄维南,柯玉琴. 放线菌结瘤植物防氧机制初探[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