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安宏. 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取燃料酒精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2] 布仁图雅.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植物个体小型化解剖学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陈明.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0 条
[1] 王许涛,周恒涛,张百良. 秸秆生产乙醇的预处理方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2] 杨朝柱,马传喜*,华为,徐川梅. 多酚氧化酶在小麦植株体内的分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04) .
[3] 姚大年,钱森和,张文明,何中虎. 戊聚糖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研究与利用(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
[4] 张琳,顾汉泉,高仁孝. 辐射对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 2002,(01) .
[5] 易剑平,毕雅静,宋秀荣,郑大威. 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质量分数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06) .
[6] 宫宁瑞,常德华,张剑蓉,刘继华. 棉纤维素辐射降解的后效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8,(05) .
[7] 韩建林,闫晓东,关庆坤.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应用措施[J]当代畜牧, 1999,(02) .
[8] 刘洪凤,俞镇慌. 秸秆纤维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
[9] 李春喜,邱宗波,姜丽娜,张霞,郭君丽.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5) .
[10] 明根·朝格图,汪儆. 非淀粉多糖及其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 1996,(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志和,李春喜. 加强小麦产后加工转化研究促进小麦产业化开发[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C],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