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虞洁. 101600例0岁~17岁人群末梢血锌元素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2] 林世玲. 硫肥和pH值的变化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 2011 .
[3] 陈玉真. 土壤锌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及临界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4] 傅卓人. 地质样品中有效原子序数的确定[D]成都理工大学, 2011 .
[5] 孟晓瑜. 底墒和氮磷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养分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李可懿. 黄土高原旱地与豆科绿肥轮作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土壤学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7] 杨芳. 秸秆腐解对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8] 李娟. 生命微量元素硒环境营养背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00 .
[9] 王艳哲. 夏玉米花丝生理活性及其受精结实能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1 .
[10] 王林. 杭州湾海涂土壤性质时空变异研究[D]浙江大学, 200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董晓慧. 氨基酸螯合锌吸收、转运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1 .
[2] 李志刚. 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3] 吴卫红. 土—水—气界面间氟的迁移机理及其生态效应[D]浙江大学, 2002 .
[4] 林琦.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根际机理[D]浙江大学, 2002 .
[5] 姜理英. 典型香薷属植物对铜的耐性和吸收特性及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6] 胡学玉. 不同青菜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锌能力的差异与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01 .
[7] 崔振岭.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8] 李静. 重金属和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健康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9] 朱宇林. 银杏对镉、铅及其复合污染的生理响应与抗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10] 胡金朝. 重金属污染对不同生境水生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63 条
[1] 邱廷省,王俊峰,罗仙平.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四川有色金属, 2003,(02) .
[2] 曹桂芬,马道沚. 磷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1) .
[3] 李彦,罗盛国,刘元英,陈友,赵久明,姜伯文. 硒对番茄叶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6) .
[4] 徐恒永,赵振东,张存良,刘爱锋,刘建军,毕德锋,杭新杰,晁岳华,张怀友,耿金茹.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Ⅰ.氮肥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5] 郭晓燕,袁玲.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
[6] 董合忠,辛承松,李维江. 滨海盐碱地棉田盐度等级划分[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3) .
[7] 张玉琼,张鹤英. 锌营养对淹水玉米抗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1999,(03) .
[8] 周波.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3,(05) .
[9] 胡云虎,鲁先文. 重金属锌对小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
[10] 徐文.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红华,严婷婷. 云南省高背景值耕地土壤现状与作物积累状况初探[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2] 张淑香,刘孝义. 土壤中铜与锌的存在形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3] 封克. 第四章 土壤矿物[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