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 陈祖玉. 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与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
[2] | 阮仕立. 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描述标准及其计算机管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
[3] | 曹辉庆. 应用同工酶标记与RAPD标记对葡萄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 2002
.
|
[4] | 刘建锋.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
|
[5] | 邓建平. 砧木和营养水平对葡萄生长与抗病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03
.
|
[6] | 魏利.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4
.
|
[7] | 程丽莉. 燕山板栗实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选[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8] | 侯亚南. 美国肥皂荚花性别分化细胞形态学及特异蛋白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9] | 吴红. 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5
.
|
[10] | 孙马. 中国野生葡萄染色体倍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43 条
[1] | 赵新节,王飚,张加魁,王咏梅,温秀云. 山东省酿酒葡萄区域划分及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5)
.
|
[2] | 沈显生. 大别山区植物区系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4)
.
|
[3] | 刘卫群,李浩.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
|
[4] | 孔冬梅. 激素对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的调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
[5] | 潘国才,武景和,李刚,魏劲量,张柏林. 酿酒葡萄法国蓝引种观察及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 2001,(06)
.
|
[6] | 乔军,郭修武,马丽. 葡萄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果树, 2006,(02)
.
|
[7] | 王玉平. 赤霞珠等四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昌黎的表现[J]北方果树, 1998,(06)
.
|
[8] | 祖容,于泽源. 三种葡萄砧木解剖构造与嫁接植株新梢生长量关系[J]北方园艺, 1989,(10)
.
|
[9] | 任庆棉. 果树种质资源抗逆性研究进展与鉴定方法[J]北方园艺, 1993,(06)
.
|
[10] | 宋润刚,路文鹏,王军,沈育杰,林兴桂,葛玉香,李晓红,孙克娟. 山葡萄品种选育回顾与展望[J]北方园艺, 1999,(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