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孙勇. 绿色木霉的拮抗机理、发酵条件、生物防治的研究[D]西北大学, 2003 .
[2] 袁辉. 利用绿色木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D]河南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1 条
[1] 徐作珽,张传模,张柏松. 玉米茎基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3) .
[2] 刘枫,张辛未,黄运生,叶舒娅,朱宏斌. 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5,(03) .
[3] 张子学,刘正. 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模式优化研究[J]安徽农师院学报, 1990,(01) .
[4] 刘正,王波,谢孝颐. 浅析密度、氮肥对苏玉(糯)一号高产栽培的作用[J]安徽农师院学报, 1993,(01) .
[5] 温瑞,黄梧芳,康绍兰,董金皋,王景合.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6] 高克祥,项存悌,骆会欣,王晓华. 木霉菌株T_(88)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5,(02) .
[7] 蔡德龙,钱发军,陈常友,赵世立,贺超,张建军. 赤泥硅肥在玉米上试验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03) .
[8] 杨仁义. 酒泉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1998,(07) .
[9] 张超冲,贤振华,韦继光,陈超美,周筱兰. 玉米青枯病菌的侵染及发病规律研究[J]广西农学院学报, 1983,(01) .
[10] 张培坤,吴全安,李石初. 玉米青枯病发生调查与病原鉴定初报[J]广西植保, 19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