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 条
[1] | 于晓琳. 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
[2] | 张发胜. 张君劢政治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 2001
.
|
[3] | 林小芳. 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宪政改革”对“国家认同”的影响[D]厦门大学, 2001
.
|
[4] | 涂平一. 人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发展与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 2000
.
|
[5] | 艾明. 法治生成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 2002
.
|
[6] | 朱广花. 斗争与妥协——十七世纪英国宪政冲突解决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
|
[7] | 罗登华. 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 2003
.
|
[8] | 刘亮红. 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论[D]湘潭大学, 2003
.
|
[9] | 潘文兴. 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
|
[10] | 王瑛. 论地方自治[D]中国政法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李齐云. 分级财政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
|
[2] | 王伟.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4
.
|
[3] | 王保庆. 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
|
[4] | 李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
[5] | 牛力伟. 党内选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5
.
|
[6] | 刘波. 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
|
[7] | 胡威. 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
[8] | 张姝. 社会保障权论[D]吉林大学, 2005
.
|
[9] | 柳砚涛. 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
|
[10] | 杨述明. 论政府间财政关系[D]武汉大学, 200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26 条
[1] | 李晓新. 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8,(01)
.
|
[2] | 王辉.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探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 1986,(02)
.
|
[3] | 刘少军. 论刑事程序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 2005,(01)
.
|
[4] | 周开宁. 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 2006,(01)
.
|
[5] | 郭永华,孙炳辉. 中国对人权的保护——从宗教信仰自由视角[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
|
[6] | 贾可卿. 略论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
|
[7] | 叶强,朱今. 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
.
|
[8] | 邢和明. 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与列宁新经济政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
.
|
[9] | 唐宝林,贾可卿. 略论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J]安徽史学, 2001,(01)
.
|
[10] | 贾立臣. 论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J]安徽史学, 2001,(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