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王连峰.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移动性组分化学及其对酸沉降的响应与动态[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2] 计斌. 庐山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2 .
[3] 王智兰. 古代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厦门大学, 2002 .
[4] 熊辉. 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彭德怀冲突探源[D]河南大学, 2003 .
[5] 李烨. 庐山地区资源开发的环境评价及对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 2003 .
[6] 蔡蕾. 西安碑林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
[7] 黄子燕. 20世纪江西旅游业的回顾与展望[D]江西师范大学, 2004 .
[8] 李文明. 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4 .
[9] 冯铁宏. 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清华大学, 2004 .
[10] 刘超. 庐山山南星子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价及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石盛莉. 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1 条
[1] 陈道贵. 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 2000,(03) .
[2] 姚檀栋. 用积累面积比率法研究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探讨[J]冰川冻土, 1981,(01) .
[3] 施雅风. 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J]冰川冻土, 1982,(01) .
[4] 黄培华. 中国第四纪气候演变与庐山“冰川遗迹”问题[J]冰川冻土, 1982,(03) .
[5] 爱·德比希尔,陈吉阳 ,邓养鑫 ,施雅风. 庐山的困境:长江以南的更新世冰川作用[J]冰川冻土, 1982,(04) .
[6] 苏珍. 从我国现代冰川研究的一些结果看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J]冰川冻土, 1984,(02) .
[7] 陈耀华,赵星烁.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8] 赵林森,王九龄. 杨槐混交林生长及土壤酶与肥力的相互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04) .
[9] 蒋晓伟,冯立梅,杨达源,欧阳怀龙,任朝霞.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3) .
[10] 王林.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J]城市规划, 2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