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59 条
[1] | 夏光敏,陈惠民. 小麦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5)
.
|
[2] | 黄承彦,楚秀生,杨平平,单承荣,殷毓芬,颜挺进. 外源DNA导入技术培育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4)
.
|
[3] | 支大英,徐春晖,薛哲勇,刘庆忠,姜鸿鸣,夏光敏. 农杆菌介导AFP1基因转化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3)
.
|
[4] | 于洪欣,柳建军,冯兆礼,董金铎. 通过花粉管途径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小麦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1)
.
|
[5] | 关正君,杨学举,刘桂茹. 基因工程在雄性不育小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
|
[6] | 焦德志,李波,吕建伟,李莉. 亚麻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6)
.
|
[7] | 曾建军,欧阳群,李晓红,解小红. 车前不定芽直接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
[8] | 王国莉,李希陶. 苦瓜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
[9] | 张国存,查良松. 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
[10] | 林毅,高俊山,李艳.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