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杨政伟. 农杆菌介导SAMS基因的玉米自交系遗传转化与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2] 王铭. 花粉介导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及转基因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D]山西大学, 2011 .
[3] 孙向东. 风险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D]广西大学, 2001 .
[4] 张莉萍. 优良玉米自交系抗虫转基因研究及可育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和检测[D]四川农业大学, 2001 .
[5] 刘晓东. SATI抗虫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和表达[D]新疆农业大学, 2001 .
[6] 蒋红玲. Bt杀虫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抗虫马铃薯植株的获得[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7] 赵银萍. 农杆菌介导的胸腺素α1基因转化烟草和太白米组织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2 .
[8] 秦崇涛. 转基因水稻中Bt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检测[D]福建农林大学, 2002 .
[9] 马荣群. 转基因农作物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10] 周秋菊. 转Bt基因棉花对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燕树锋. 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的创造及利用[D]浙江大学, 2011 .
[2] 武东亮. 融合杀虫基因的分子设计、构建及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3] 张金文. 马铃薯块茎抗低温糖化基因工程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1 .
[4] 薛万新. 白菜类蔬菜叶球发育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转基因植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5] 李永春. 利用Cry1Ac和CpTI双价基因及组织特异启动子增强转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抗性[D]浙江大学, 2002 .
[6] 白吉刚. 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的分离和转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2 .
[7] 奚亚军. 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TP转化小麦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8] 白耀宇. 转Bt基因水稻Cry1Ab杀虫蛋白的环境动态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4 .
[9] 贠桂玲. Bt和转Bt基因玉米对非靶标害虫及中红侧沟茧蜂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10] 姜永厚.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几种天敌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06 条
[1] 杨崇良,李长松,王升吉. 农业转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安全性检测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2] 柳建军,于洪欣,崔德才,于彦丽.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辣椒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4) .
[3] 刘源霞,兰进好,杜景平,孙洪岩.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6) .
[4] 于洪欣,柳建军,冯兆礼,董金铎. 通过花粉管途径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小麦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1) .
[5] 张彬,张怀渝.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科技, 2005,(05) .
[6] 孙怀山. 微生物农药在我国开发应用情况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9) .
[7] 周冬生,吴振廷,王学林,郑厚今,夏静. 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室内鉴定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5) .
[8] 于敏,袁萍萍,章莹莹. 植物凝集素的部分生物学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1) .
[9] 黄敏,杜何为,张祖新. 玉米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10] 左红梅,任大明. 纤维素酶纯化方法与原生质体的制备[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杨少旭,段玉玺,陈立杰,王媛嫒.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胞囊线虫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