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2 条
[1] | 于振江,黄多成. 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J]安徽地质, 1996,(03)
.
|
[2] | 崔之久. 中国西部冰期之划分与依据[J]冰川冻土, 1979,(02)
.
|
[3] | 郑本兴,张振拴.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与乌鲁木齐河源新冰期的冰川变化[J]冰川冻土, 1983,(03)
.
|
[4] | 王宗太,韩元杰. 塔里木盆地对南天山冰川发育影响的初步讨论[J]冰川冻土, 1984,(01)
.
|
[5] | 施雅风,郑本兴,苏珍,牟昀智. 天山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J]冰川冻土, 1984,(02)
.
|
[6] | 伍光和. 祁连山新冰期冰碛的初步观察[J]冰川冻土, 1984,(02)
.
|
[7] | 姚檀栋. 冰川物质平衡、零平线及气候间的关系——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 1987,(04)
.
|
[8] | 刘潮海,谢自楚. “七一”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与气候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 1987,(04)
.
|
[9] | 陈吉阳. 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J]冰川冻土, 1987,(04)
.
|
[10] | 刘潮海,丁良福. 中国天山冰川区气温和降水的初步估算[J]冰川冻土, 1988,(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