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周震峰. 苏南城乡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D]西北大学, 2003 .
[2] 王燕. 青岛大气气溶胶多环芳烃分析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3 .
[3] 丁素君. 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典型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4] 李红格. 山西省大气中PM_(10)及PAHs的监测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 2005 .
[5] 刘颐亭. 西安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D]长安大学, 2005 .
[6] 蔚隽. 西安市机动车排放尾气中多环芳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
[7] 邓祖琴.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D]兰州大学, 2006 .
[8] 程书波. 上海市地表灰尘PAHs累积、迁移过程及生态风险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9] 刁春娜. 乌昌地区大气颗粒物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与其污染特征的探讨[D]新疆大学, 2006 .
[10] 胡君. 西安市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分布及源成分谱分析[D]长安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樊曙先. 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
[2] 胡健. 贵阳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
[3] 罗莹华. 韶关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4] 任宇. 上海市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6 .
[5] 李梅. 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71 条
[1] 茆长荣,尚广萍. 合肥市城市PM_(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
[2] 赵业展,孙昕. 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河水中微量铍[J]安徽化工, 1990,(03) .
[3] 陈灵因,郑爱华,孙孟炜,戚明君. 银丝汞膜电极流通池——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锌[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3) .
[4] 胡雄星,韩中豪,刘必寅,张发兵,李芳,王文华.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1) .
[5] 陈波,林建国,陈清. 水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2) .
[6] 杨圣杰,陈莎,袁波祥. 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06) .
[7] 童沈阳,金霞. 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分析试剂的研究Ⅰ.——2-[2-(6-溴-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Br-BTAMB)的酸碱平衡及与铜的络合反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4) .
[8] 殷明志,邵光玓,陈华序. 增敏剂对多元惰性铬(Ⅲ)显色配合物的影响 Ⅱ、《铬(Ⅲ)—铬菁R—增敏剂》体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89,(03) .
[9] 赵芳石 ,李盛华 ,李志强. 反相HPLC法测定人体黑皮痣和痤疮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锌[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0,(01) .
[10] 鲍长利 ,程信良 ,林春莺. 用钼酸铵浸渍处理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锗[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