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 王林. 杭州湾海涂土壤性质时空变异研究[D]浙江大学, 2001
.
|
[2] | 翟军海.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小麦养分吸收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
[3] | 康国章. 超高产冬小麦氮素运筹的生理效应及产量形成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0
.
|
[4] | 王小燕.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的差异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
[5] | 任丽燕. 基于GIS的城镇地租征收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
[6] | 谭飞泉. “协调型”小麦新品种的产量潜力与构成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3
.
|
[7] | 杨光梅. 肥料运筹对小麦品质的调控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
|
[8] | 蔡瑞国. 氮素水平对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
[9] | 张睿. 关中冬小麦NPK配置的产量及品质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10] | 王兵. 氮肥用量和栽培模式对西北旱地冬小麦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22 条
[1] | 迟范民,位东斌,王志良. 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与小麦产量形成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1984,(01)
.
|
[2] | 牛玉贞,张军,洪川,吴建,杨俊波. 沂蒙山区夏玉米栽培优化方案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3)
.
|
[3] | 曹学昌. 应用~(15)N研究小麦吸氮动态及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5)
.
|
[4] | 王忠孝,王庆成,牛玉贞,张军,徐庆章,高学曾,李登海,毛丽华,姜伟娟.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 Ⅳ.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 1991,(03)
.
|
[5] | 曲成文,孙美芝,綦长海,桑寿亭,杨秀云,战丙志. 冬小麦莱州137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1)
.
|
[6] | 徐恒永,赵振东,张存良,刘爱锋,刘建军,毕德锋,杭新杰,晁岳华,张怀友,耿金茹.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Ⅰ.氮肥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
[7] | 于淑芳,杨力,孙明,马丽,宋国菡,丁光国. 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
[8] |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杭新杰,张怀友.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2)
.
|
[9] | 王志芬,吴科,宋良增,王守瑰,范仲学,张凤云,朱连先,张福锁.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4)
.
|
[10] | 范仲学,王璞,梁振兴.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