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卫泽. 棉花分子图谱构建、偏分离位点的比较作图和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陈春玲.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1 .
[3] 李玉晖. 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4] 王妍. 福建壳斗科植物核型及亲缘关系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5] 王志强. 小麦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的同工酶谱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4 .
[6] 张妙霞. 香蕉与龙眼转化受体系统建立及转化PEAS基因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7] 谭玫.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菰DNA渐渗及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发的水稻基因组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D]东北师范大学, 2004 .
[8] 曾明. 金桔组织培养及其形态发生与生理生化变化[D]南昌大学, 2005 .
[9] 李珍. 披碱草与野大麦回交后代染色体稳定性及农艺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
[10] 解继红. 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陈新宏. 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2] 谭美莲. 柑橘有性杂种群体的获得及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3] 马艳红. 几种小麦族禾草远缘杂交后代育性恢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2 条
[1] 赵志文,崔德才. 生物技术在三叶草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2) .
[2] 汤复跃,周立人. RAPD和RFLP在大豆研究中的有关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6) .
[3] 汪伟,赵卫国,张林,刘利,潘一乐.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上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7) .
[4] 陈学福,史高峰. 三叶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5] 周焕起,黄丽云,范海阔,许小妹. 椰子胚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6] 李小雷,于卓,马艳红,谢芳利,李造哲,周亚星. 加拿大披碱草×肥披碱草杂种F_1幼穗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
[7] 陈吉宝,赵丽英,褚学英,昌小平,景瑞莲. 植物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8] 丁士林,朱秀珍,洪泽. 猕猴桃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7,(04) .
[9] 韩玉璞,李兴时,李俊才,邓继光. 南果梨的优良芽变——大南果梨[J]北方果树, 1990,(03) .
[10] 丁立华. 抗寒早熟梨18号授粉品种筛选试验[J]北方果树, 2000,(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吕秀兰,任雅君,王永清,廖明安. 几种果树高质量、高纯度基因组DNA快速大量提取方法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