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 条
[1] 曹建东. 9个葡萄砧木和品种的抗寒性及耐盐性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蒲小龙. 葡萄(Vitis L.)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3] 王宁. 山葡萄两个ICE1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
[4] 刘楠. 中国野生山葡萄抗寒基因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吴行昶. 葡萄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武季玲. 葡萄品种嫁接亲和力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1 .
[7] 陈祖玉. 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与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8] 阮仕立. 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描述标准及其计算机管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9] 韩毅科.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倍性鉴定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10] 朱志玉. 沙引发及抗寒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抗寒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徐伟荣. 中国华东葡萄抗白粉病芪合成酶基因及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2] 温景辉.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山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3] 文颖强.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基因VpALDH2a功能分析与植物侵入后非寄主抗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周蕴薇. 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5] 王飞. 葡萄无核品种及其杂种胚败育机理与胚挽救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6] 万怡震.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及抗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7] 郭惠红. 金边卫矛(Euonymus radicans ‘Emorald & Gold’)低温抗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8] 王小德. 浙皖地区柃木属(Eurya)植物抗逆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9] 潘学军.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技术体系优化及新品系培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10] 季孔庶. 马尾松扦插繁殖与矿质营养的生理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199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25 条
[1] 王敏琴,鲍雪珍,王晓红. 葡萄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1) .
[2] 亓桂梅,杨立英.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假单性结实葡萄种子发育和萌发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5) .
[3] 邱乾栋,吕晓贞,臧德奎,张雷,张立才,杜淑辉.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8) .
[4] 沈显生. 大别山区植物区系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4) .
[5] 倪奎. 不同浓度的6-BA、NAA对大岩桐不定芽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1) .
[6] 张静. 叶面肥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7) .
[7] 詹园凤,党选民,袁建民,张秀明. 茄子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8) .
[8] 袁华玲,刘才宇. 安徽省茄子地方种质资源研究Ⅰ植株性状、熟性性状与果实性状的变异和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1) .
[9] 廖景容,郑中阳,张卫星,赵致,柏光晓,付芳婧. 玉米不同杂交组合抗旱性、丰产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10] 罗明明,王永清. 用RAPD技术分析葡萄品种亲缘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荣富,王丽雪,张福仁,马蓓. 葡萄枝条组织化学特性与抗寒力关系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 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