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苑彩霞. 中国树甲族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 2005 .
[2] 任洪宝. 蒙古高原草天牛属部分种类线粒体Cytb基因分子进化与系统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
[3] 胡艳红. 利用RAPD技术和ITS-2序列研究11种天牛的亲缘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4] 师丽敏. 天牛科发育关系、基因条码构建及测序中假基因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5] 付利娟. 中国绿天牛族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
[6] 刘慧敏. 马尾松优势内栖真菌与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个体发育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7] 冯波. 中国锯天牛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8] 谷松涛. 基于昆虫刺吸式口器的仿生注射器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9] 王之劲. 中国沟胫天牛亚科沟胫天牛族分类与区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10] 高超. 中国菌甲族Diaperini部分类群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河北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唐桦. 天牛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以及光肩星天牛等害虫天敌与不育技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2 .
[2] 潘红伟.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3] 郑斯竹. 天牛科基因条形码构建及分子快速鉴定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1 条
[1] 刘洪剑,束庆龙.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8) .
[2] 郝家胜,殷先兵,苏成勇,黄敦元,许丽. 12科国产蝶类代表种类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系统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3] 李逸秋. 松褐天牛的无公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2) .
[4] 吕传海,濮厚平,韩兵,王蒙,杨琴.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
[5] 韩兵,濮厚平,王蒙,杨琴. 松墨天牛卵期的预测预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
[6] 张心团,赵和平,樊美珍,李增智.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2) .
[7] 安.哈耶克,Thomas Dubois,Jennifer Lund,Michael Smith,Leah Bauer. 在美国使用无纺布菌条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前景(英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 .
[8] 赵铁桥. 河西阿拉善内流区的鱼类区系和地理区划[J]动物学报, 1991,(02) .
[9] 张荣祖. 历史生物地理学新趋势——分衍生物地理学(Vicariance Biogeography)[J]动物学杂志, 1990,(05) .
[10] 陈领,宋延龄. 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发展[J]动物学杂志, 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