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沈晴. 水稻白叶枯病菌受寄主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及致病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2] 殷芳群.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3] 韩志成.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4] 沈光斌.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抗药性监测及治理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1 .
[5] 潘海军.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6] 魏海雷. GacS/GacA双因子调控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在生防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7] 谢家建. 转Xa21基因水稻的叶围细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
[8] 梁莹.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与致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鉴定[D]广西大学, 2004 .
[9] 谢帆.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编码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基因与致病性相关[D]广西大学, 2004 .
[10] 景艳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qBlsr5b的精细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许美容. 非寄主抗性基因介导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分子机理及水稻抗白叶枯病材料的筛选和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陈功友. 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hrp基因克隆与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3] 柴友荣. 植物抗大丽轮枝菌受体类蛋白基因及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4] 金芜军. 转基因作物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5] 孙新立. 水稻抗白叶枯Xa4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克隆以及相关基因家族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6] 王春台.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和Xa24(t)的精细定位和物理图谱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00 .
[7] 闫小雪. 调控基因gacA在荧光假单胞菌2P24生防功能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8] 谭明谱.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9] 黄贵修.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功能基因组学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 .
[10] 王春连.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图位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31 条
[1] 姜明松,李广贤,宫德英,姚方印. 转Xa21基因圣稻301的培育及其田间表现[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2] 严秀琪. 柑橘溃疡病防治技术[J]安徽林业, 2005,(05) .
[3] 王爱英,李国英,曾义,王钦英.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种子带菌的分离检测[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9) .
[4] 杨家珍. 筛选水稻抗纹枯病抗源品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82,(02) .
[5] 纪桐云. 水稻病害的发生趋势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1989,(02) .
[6] 王文相,夏静,顾江涛,夏宏世. 水稻白叶枯菌对叶枯宁的抗药性活体产生规律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1992,(04) .
[7] 承河元,章健,檀根甲,张成林,高倩,潘志金. 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5) .
[8] 李琳,李槿年,余为一.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3) .
[9] 郭亚辉,许志刚. 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3) .
[10] 王健华. 枯草芽孢杆菌DPG-01发酵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金生. 水稻白叶枯病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