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刘嫦娥. β-环糊精衍生物对农药增溶、光降解和生物毒性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2] 龙膺西. 不同产地广藿香品质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 .
[3] 王爽. 沱江沉积物—水界面苯、甲苯和硝基苯的环境污染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8 .
[4] 张旭. 第二代Cyphos族拆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 2010 .
[5] 关红儒. 聚[(S)-4,4,4-三苯基-1,2-环氧丁烷]的合成及其液相色谱应用[D]湘潭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陈小明.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对映体分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 .
[2] 薛兴亚. 复杂未知样品气相色谱分离分析理论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4 .
[3] 周婕. 新型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对氟西汀对映体的拆分[D]浙江大学, 2006 .
[4] 曹靖. 大基团取代的末端手性环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聚合物的合成[D]湘潭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8 条
[1] 钟宁,王佩迪. 膜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制备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07,(01) .
[2] 王立升. 气相色谱法填充柱的制备[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04) .
[3] 孙亦梁,徐秉玖. 气相色谱中最难分离物质对预测原则的探讨[J]分析化学, 1983,(12) .
[4] 傅若农. 近年国内外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进展和趋向[J]分析试验室, 2009,(03) .
[5] 吴燕翔. 102G气相色谱改装毛细管柱[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3) .
[6] 蔡继宝,林平,桑文强,李军,苏庆德. 精油中挥发性成分GC/FTIR与GC/MS联合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10) .
[7] 刘密新,汪伟. GC-FTIR法分析天然小茴挥发油[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6,(05) .
[8] 王柯慧. 藿香水提物对锌异常小鼠肠粘膜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6,(02) .
[9] 陈雄裕,郭华云. 手性药物的液相色谱法分离[J]海峡药学, 2000,(04) .
[10] 阎正,刘鹏岩,张建申.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吸滤涂渍法[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