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徐红伟. 兰州大尾羊脂肪代谢功能相关基因mRNA时空表达规律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 2010 .
[2] 王珅. 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体系中2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3] 邢丽芳. 罗马尼亚小麦Fundulea 900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4] 高瑞娟. 结球白菜结球前期叶片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 2003 .
[5] 王海燕.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相关基因组DNA片段的分离与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6] 谌谋华. 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柑橘抗病基因类似物及其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7] 徐兵强. 香蕉、番木瓜和芒果NBS-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和特征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 .
[8] 罗世杏. 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和葡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9] 王文霞. 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差异表达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9 .
[10] 史江莉. 白粉菌诱导的华东葡萄消减文库构建及其EST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李爱丽.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2 .
[2] 叶满红. 鸡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3] 万怡震.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及抗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4] 毛新国. 小麦族A、S、D二倍体种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序列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
[5] 范永山. 玉米大斑病菌MAPK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6] 崔永兰. 石蒜属植物cDNA文库构建与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7] 谭明谱.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8] 王西平.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9] 王海燕. TcLr35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10] 毛伟华. 黄瓜cDNA芯片和ESTs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逆境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4 条
[1] 孙继勇,黄强,王爱东,董军,邵耐远,兰青. 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癌症, 2003,(03) .
[2] 王洁如,李小玲,范松清,谭琛,向娟娟,唐珂,王蓉,李桂源. LRRC4基因表达能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的生长和成瘤潜能(英文)[J]癌症, 2003,(09) .
[3] 邬珺超,蒋滢.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3,(01) .
[4] 崔巍,崔振中,王晓民,徐国恒,梁德勇,韩济生. 人GDNF基因的克隆[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8,(01) .
[5] 刘娟,王智炘,汪宜萱,谢俊雪. 小麦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9,(03) .
[6] 卢志国,韩建民,董金皋.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现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S1) .
[7] 梁凤山,周春江,孔凡娜,王斌. 桃基因组中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
[8] 黄国红,康振生,朱之堉 ,李振歧. 不同低反应型抗锈单基因系与小麦叶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1) .
[9] 王康,朱慧森,董宽虎. 植物LEA蛋白及其基因家族成员PM16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 2008,(02) .
[10] 杨若林,刘建云,吕欣,王新宇. 白粉菌侵染对小麦叶片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