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况成玉. 周期结构浮笩设计及隔振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
[2] 杜丽.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复杂耦合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2 .
[3] 陈云雷. 面向并行工程的数控车床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4] 刘志明. 声子晶体带隙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5] 范威. 主动隔振器及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6] 刘竞文. 周期结构振动传播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
[7] 刘小玲. 弹性圆柱壳结构振动与声辐射有源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
[8] 方剑宇. 周期结构梁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
[9] 王俊芳. 自适应主动隔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10] 承颖瑶. 柔性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童亮. 数控机床网络化集成运行模式及关键集成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2] 温激鸿. 声子晶体振动带隙及减振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3] 王刚. 声子晶体局域共振带隙机理及减振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4] 李小力. 数控机床综合几何误差的建模及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5] 李嘉全. 浮筏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
[6] 李秋红. 双半轴式转台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
[7] 黄晓敏. 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3 .
[8] 朱明刚. 船用柴油发电机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6 条
[1] 张磊,刘永光,付永领,何琳. 基于在线频率估计的自适应反馈主动隔振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02) .
[2] 黎胜,赵德有. 加筋板结构声传输研究[J]船舶力学, 2001,(04) .
[3] 俞孟萨,黄国荣,伏同先. 潜艇机械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概述[J]船舶力学, 2003,(04) .
[4] Masaaki,蔡立新. 混和型主动隔振装置的研究[J]船舶设计通讯, 1997,(02) .
[5] 张会杰,祝兵,高飞. Ansys多点约束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07,(02) .
[6] 张春红,汤炳新. 主动隔振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2,(02) .
[7] 李凤明 ,胡超 ,黄文虎. 加肋板结构中弹性波一维局部问题的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2,(04) .
[8] 龙英,滕召金,赵福水. 有限元模态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 2009,(07) .
[9] 姚本炎,黄其柏. 加筋薄板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特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02) .
[10] 边金尧,丁宁,胡松伟,王然伟. 当代外军常规潜艇技术及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 2003,(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尚国清,林立,李巍. 浮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研究[A]水下噪声学术论文选集(1985-2005)[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