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高伟博. 人参化学成分及抗疲劳生物活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
[2] 卞合涛. 绿原酸对氧化应激及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南昌大学, 2011 .
[3] 薛冰. 榆黄蘑的抗氧化性和榆黄蘑饮料的抗疲劳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
[4] 李波. 人参陈皮及其配伍抗疲劳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 2001 .
[5] 于长青. 麦胚及其功能因子保健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2003 .
[6] 陈骞. 牡蛎糖原的提取与抗疲劳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 2005 .
[7] 冯玉华. 升阳益胃汤抗疲劳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
[8] 周梅. 蜂蜡中二十八烷醇的制备及其抗疲劳和耐缺氧功能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
[9] 张艳. 人参皂苷Rg3的抗疲劳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
[10] 高长旭. 口服二十八烷醇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王佳. 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2] 魏守刚. 肌糖原生物合成的几种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1 .
[3] 陈芳. 米糠中二十八烷醇的提取精制及其抗疲劳功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4] 李良鸣. 运动后糖原恢复规律与机制及中药的干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
[5] 马莉. 红景天苷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6 .
[6] 董静. 低氧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D]浙江大学, 2006 .
[7] 李宁川. 兔及大鼠AMPK基因多态性及骨骼肌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07 .
[8] 王建辉. 杜仲和桐粕提取物功能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9] 陈少华. 长期饮酒对大鼠肝组织、糖原代谢以及相关酶的影响[D]山东大学, 2007 .
[10] 杨妤欣. 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GLUT2和GLUT3在粟酒裂殖酵母中的表达及GLUT家族进化分析[D]重庆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8 条
[1] 许华. 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 .
[2] 张万锋.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3] 张倩茹,高颖,李群芳,娄方明,赵洺. 杜仲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4] 夏树林,朴晶. 杜仲叶中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3) .
[5] 高占友,周海涛,林强. 肉苁蓉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及脑自由基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 .
[6] 鹿中华,孙昀,李惠,郑瑶,汤艳. 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氧代谢变化的研究[J]安徽医学, 2012,(06) .
[7] 冯炜权. 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04) .
[8] 王宏军,吴国娟,李焕荣,于同泉,蒋红,路苹.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04) .
[9] 丛登立,王浩天,高笑一,郑友兰,张崇禧. 刺五加果的抗疲劳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
[10] 何全玲,焦卫宾. 对近5年国内运动疲劳中有关机能监控研究方法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赵映淑,赵毓梅,张兴,王吓长,杨嘉,朱毅. 22种南药水提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杨嘉,张兴,赵映淑,赵毓梅,朱毅. 牛大力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实验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