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李瑞. 注浆技术在砂砾石地层定(导)向钻进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赵志远. 考虑土体结构性的修正邓肯一张模型[D]浙江大学, 2003 .
[3] 江雯. 考虑软粘土渗透性和压缩性变化的一维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4] 付建林. GIS中地形可视化与铁路信息查询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2 .
[5] 王晓飞. 阴山北部地表土壤颗粒大小分布模型的探讨[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6] 郭冬梅. 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7] 聂笃宪. 随机分形裂缝模型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5 .
[8] 田杰. 岩体渗流的流固耦合问题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5 .
[9] 刘爽. 储层岩相的分形识别[D]大庆石油学院, 2005 .
[10] 黄易.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王伟. 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黄戡. 裂隙岩体中隧道注浆加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 2011 .
[3] 郭密文. 高压封闭环境孔隙介质中化学浆液扩散机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0 .
[4] 程鹏达. 孔隙地层中粘性时变注浆浆液流动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 2012 .
[5] 张运祥. 分形理论及图像分形维数实时计算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 2001 .
[6] 彭仪普. 地形三维可视化及其实时绘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2 .
[7] 牛健植.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优先流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8] 庄迎春. 软土非单调压缩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9] 郑玉辉. 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10] 杨坪. 砂卵(砾)石层模拟注浆试验及渗透注浆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3 条
[1] 王大鹏,王秋兵,韩春兰,王慧强,刘素花. 辽宁省古红土颗粒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
[2] 孔令荣,黄宏伟,张冬梅,P.-Y.Hicher. 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6) .
[3] 王路君,左永振,孔宪勇,王志强. CT技术在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S2) .
[4] 黄明琦,郭衍敬,张斌.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径向注浆变形的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05) .
[5] 李鹏飞,张顶立,房倩,侯艳娟,李兵. 变位分配原理在隧道穿越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10) .
[6] 王鹏程,白明洲,许兆义,杜衍庆. 注浆加固非饱和土地层控制大断面地铁隧道施工沉降效果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2,(02) .
[7] 张延军,张延诘. 海积软土弹粘塑性Biot固结的数值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01) .
[8] 房后国,刘娉慧,肖树芳,林德全. 海积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02) .
[9] 赵安平,王清,李杨. 季节冻土区路基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04) .
[10] 牛岑岑,王清,苑晓青,杨静,宋晶,王吉亮. 渗流作用下吹填土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化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胡瑞林,李向全,官国琳,叶浩. 粘性土微结构的定量化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 1996 .
[2] 杨正红,DrMattiasThommes. 气体吸附法进行孔径分析进展——密度函数理论(DFT)及蒙特卡洛法(MC)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