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胡丽. 水葫芦的两种新病害诊断及其病原菌主要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
[2] 刘超洋. 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焦枯病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3] 邢梦玉. 稻瘟病病程中的病理解剖学及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3 .
[4] 王俊斌. 甜菜抗(耐)丛根病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5] 李旻.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5功能分析及甜菜抗病品种的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6] 陈英. 桉树焦枯病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7] 秦德志. 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品质性状的差异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8] 王月明. 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9] 张淑勇. 模拟水分与光环境下6种攀缘植物叶气界面生理学过程与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10] 孟祥民. 桉树焦枯病发病规律与损失估计和防治指标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崔素萍. 小麦受条锈菌侵染后防卫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2] 谢会成. 栓皮栎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2 .
[3] 朱成庆. 雷州半岛桉树工业人工林培育模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
[4] 王爱荣. 核盘菌与拟南芥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5] 王胜坤. 桉树青枯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吸附识别及PCR快速检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
[6] 安钰. 过氧化氢在合作杨苗木诱导防御性反应中的作用[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7] 王晨芳. 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迸发的组织学和细胞化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8] 杨光道. 油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9 .
[9] 钟云.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诱导的柑橘转录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4 条
[1] 张树生,胡蕾,刘忠良,何美仙,方勇. 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酶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2] 刘志文,沙爱华,王英. 活性氧物质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9) .
[3] 刘建,曾解放,项东云,周坚. 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光合和蒸腾特性对光强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4] 曹娟云,刘世鹏,白重炎,陈宗礼. 干旱胁迫条件下狗头枣叶片解剖学结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5] 刘贤娴,李俊清. 北京野鸭湖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6] 张佳娣. 活性氧的信号传导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6) .
[7] 邹骁刚. 乙烯介导的防卫信号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8] 刘晶晶,邓泽元. 植物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3,(03) .
[9] 康萨如拉,牛建明,张庆. 谈植物叶片结构对环境的响应[J]现代农业科技, 2010,(03) .
[10] 陈柯,王小德. 常春油麻藤、中华常春藤和扶芳藤的光合特性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武文琦,李旻,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 影响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4翻译的序列定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邓欣,谭济才. 茶树抗病的生化基础和形态抗性概述[A]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3] 王妍,田呈明,王永林. 黄栌与轮枝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4] 席德慧,孙歆,徐培州,林宏辉. 两种病毒与烟草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研究[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5 .
[5] 谢江江,习平根,凌金锋,王彦辉,彭埃天,姜子德. 龙眼真菌病害的鉴定[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