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 条
[1] 闫志刚. 锌胁迫对苹果树生长发育和微量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刘娣. 锌胁迫下苹果锌吸收运转分配与有机酸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齐笑笑. 三种柑橘砧木对锌、铁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D]安徽师范大学, 2010 .
[4] 曾艳娟. 施肥对陕西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郑小春. 白水红富士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树体营养状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林建军. HCO_3~-对不同锌效率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及有机酸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1 .
[7] 张雷明. 氮素营养对旱地小麦光合效率的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8] 路克国. 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学效应及其对红富士苹果根系吸收镉、铜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9] 韩金玲. 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10] 惠云芝. 有机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李志刚. 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2] 汪洪.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
[3] 徐冬梅. 土壤酸性磷酸酶性质及汞、铜、锌对其影响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4] 李文庆. 果园土壤中铜的形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胡学玉. 不同青菜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锌能力的差异与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01 .
[6] 姜雯. 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及其模型的构建[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7] 李廷强.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锌的活化、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8] 彭福田. 氮素对苹果果实发育与产量、品质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01 .
[9] 武剑. 白菜类蔬菜锌积累和锌胁迫反应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8 条
[1] 许为黎,张志高,倪向群. 色氨酸及GA_3对缺锌苗床旱育稻秧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1) .
[2] 田春莲,钟晓红. 园艺植物锌素营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2) .
[3] 袁怀波. 苹果梨果园土壤营养与叶片营养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4) .
[4] 常显波,刘举,韩京龙,苏宏.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 .
[5] 刘治刚,徐中平,张可炜. 几种玉米自交系低磷耐受性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9) .
[6] 汪鑫,徐建明. 硼的植物生理功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0) .
[7] 徐建明,李才生,毛善国,汪鑫,樊趁英,黄鹏飞,李耀文. 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8] 王宏伟,张连忠,路克国. 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9] 李佐同,杨克军,王玉凤. 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磷钾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6) .
[10] 王满平. 打孔塞入锌氨络合物对果树小叶病的治疗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