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苏倩. 冠心病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2] 苏俊. 特禀体质流行病学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3] 谭峰. 加味泽泻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影响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 2008 .
[4] 吴浩. 辽宁省沈阳地区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证候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 .
[5] 高飞. 中医偏颇体质与体重指数及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6] 张霞. 原发性血脂异常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7] 陈宏丽. 老年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初步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唐大晅.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2] 赵勇. 赤丹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瘀血阻滞证)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3] 秦建国. 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研究及健脾消痰化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HSPG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
[4] 梁晋普. 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法调脂疗效观察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5] 熊玲. 气郁体质及其台北地区分布情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6] 李杰. 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阳虚体质的相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
[7] 田栓磊. 血瘀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5 条
[1] 黄远媛. 松花粉治疗高脂血症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8,(02) .
[2] 屠浩明. 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06) .
[3] 杨俐,陈学忠,尹方. 高脂血症痰浊病机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06) .
[4] 姚实林,吴芳斌,许霞,曹健,王文锐,李成国. 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01) .
[5] 陈茹琴,孙弼纲,高尔鑫,沈鹰. 不同程度脾虚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8,(03) .
[6] 龚一萍.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02) .
[7] 马伟明,陈笑腾. 王晖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05) .
[8] 朴金花.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48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08,(02) .
[9] 陈爱玲,赵兰才,阮金玉,刘存勇,王宏宇,刘玉茹,吕国栋,于彦,王青. 1895例北京市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09,(08) .
[10] 郑爱军,石宝连,王春媚. 122例原发性血脂异常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12,(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厚磊,李洪娟,许俊琴,李郧,王翠薇,马众,尤勇. 兼夹体质与上热下寒[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