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 条
[1] 李怀林. 用雨流法计算核电站部件材料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损伤[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1 .
[2] 刘长庆. 沙尘暴中沙粒跃移和悬移的数值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
[3] 黄标.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
[4] 贺业飞. 大跨越输电塔结构的风振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5] 刘万群.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6] 何运祥. 大跨越输电塔的抗震及绝缘子断裂分析[D]浙江大学, 2006 .
[7] 曹枚根. 钢管组合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抗震减震分析研究[D]广州大学, 2006 .
[8] 贺秋梅. 近场竖向地震动随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6 .
[9] 吴昀. 输电高塔风振系数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10] 贺鲲. 输电塔的风振响应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罗乃东. 基于可靠度的高层、高耸结构抗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2] 董安正.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3] 张雷.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结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 2004 .
[4] 王世村. 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和风振疲劳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5] 阳光武. 机车车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6] 吴太成. 大跨屋面风荷载及其风振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7] 郭勇.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及振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8] 万毅. 基于RBFNN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9] 孙瑛. 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10] 任淑琰. 斜拉桥拉索参数振动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3 条
[1] 朱明星,张德龙. RBF网络基函数中心选取算法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2] 杨成永,张弥,白小亮. 用于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多响应面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01) .
[3] 徐宜,刘云鹏,卜树峰. 基于雨流法的机械疲劳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8,(03) .
[4] 纪飞,秦瑜. 东亚沙尘暴的数值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3) .
[5] 纪飞,秦瑜. 东亚沙尘暴数值模拟 Ⅱ个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5) .
[6] 阎楚良,卓宁生,高镇同. 雨流法实时计数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05) .
[7] 白泉,朱浮声,康玉梅. 风速时程数值模拟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
[8] 童林旭.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减灾问题——日本阪神大地震生命线震害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00,(03) .
[9] 孔伟,朱明伟,付豪.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在ANSYS中的找形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1,(Z1) .
[10] 王德俊,崔广椿,黄雨华,刘永贤. 用雨流计数法研究水轮机的疲劳载荷[J]东北工学院学报, 19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