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李磊. 灰树花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其液态发酵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010
.
|
[2] | 杨斌. 灵芝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
[3] | 吴燕. 红茶菌ZJU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
[4] | 杨全. 桑黄的液体发酵及其粗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
[5] | 兰贵红. 松乳菇多糖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
[6] | 张影. 金顶侧耳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3
.
|
[7] | 胡亚平. 功能性食药用菌蛹虫草的开发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
[8] | 高丽君. 白首乌可溶性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免疫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
[9] | 聂金媛. 几种中草药中活性多糖的提取及分离分析[D]重庆大学, 2004
.
|
[10] | 王海燕. 灰树花GPD启动子及药效相关基因的克隆[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 韩铨. 茶树花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
[2] |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
[3] | 甘璐. 枸杞多糖抗肿瘤机理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基因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 2001
.
|
[4] | 李小定. 灰树花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
[5] | 赵镭. 灵芝生物富硒及富硒灵芝硒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抗氧化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6] | 姜元荣. 米糠免疫活性多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4
.
|
[7] | 铁梅. 食用菌中硒的形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
[8] | 田亚平. 灵芝深层发酵水溶性活性物质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6
.
|
[9] | 张安强. 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
[10] | 孙培龙. 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0 条
[1] | 刘振伟,史秀娟. 灰树花杂交良种的选育[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
|
[2] | 叶博. 北虫草药理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9)
.
|
[3] | 刘锐. 多糖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9)
.
|
[4] | 李峰,刘延吉,宗绪岩,于瑞洪,祝寰宇. 草本刺嫩芽根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1)
.
|
[5] | 李静,夏建国,张忠,巩发永. 茶叶的硒营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1)
.
|
[6] | 邓超,邬敏辰.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5)
.
|
[7] | 李守勉,李明,邢蕾,王俊玲,张殿生. 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
[8] | 张晓瑞,张润光. 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对双孢蘑菇菌种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
[9] | 廖春丽,方改霞,王莲哲,王国贞,万亚涛. 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
[10] | 沈霞,余胜光. 灰树花液体种与固体种的使用效果对比[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