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杨红娟. 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2] 王向红. 枣果主要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加工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3] 岳敏. 大孔吸附树脂在富集分离中药有效部位工艺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 2004 .
[4] 盛文军. 干燥方法对红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物功能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 2004 .
[5] 刘晓华. 槐角的研究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槐角含量测定项标准修订[D]西北大学, 2004 .
[6] 孙晓萍.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其抗自由基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 2004 .
[7] 袁京群. 银黄口服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8] 孙灵霞. 木枣枣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5 .
[9] 任霞. 绿原酸静脉给药动物体内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
[10] 高京草. 中国枣资源研究与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陈随清. 山茱萸种质资源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筛选[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
[2] 宋宗华. 苓桂术甘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2 .
[3] 徐青. 中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4 .
[4] 孟宪生. 葛根芩连汤的复方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 .
[5] 李清. 注射用艾迪(冻干)药学研究初探[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6] 彭艳芳. 枣主要活性成分分析及枣蜡提取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7] 赵冰. 蜡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8] 盛尊来. 复方慢呼抗抗鸡毒支原体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4 条
[1] 黄爱玲.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0) .
[2] 吴笳笛,阚国仕,陈红漫,李贺民.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3] 余济海,邹盛勤.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4] 王敏强,曹俊辉,刘晓玲. 3种禽血抗凝剂效果及其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3) .
[5] 陈国梁,刘长海,刘卫虎,常艳,任桂梅. 不同处理方法对红枣基本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6] 王延峰,贺晓龙,王艳宁,张向前. 红枣中皂甙的提取与分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2) .
[7] 曹俊辉,谢丽玲,杨素霞,胡建国.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8] 张琼,沈广宁,王淑贞,祝恩元,周广芳. 枣果皮色素物质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 .
[9] 黄文功. 应用RAPD分析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0) .
[10] 李荣,李俊.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05,(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梅林.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