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郎晓磊.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刘青旺. 苦参碱磺酸钠与苦参碱药动学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3] 曹忠军. 雷公藤总生物碱的环境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唐顺明. 蚕卵和氟中毒蚕体磷脂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5] 陈齐斌. 戊唑醇在小麦上的残留消解及土壤环境行为研究与安全性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6] 吴明玮.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简并引物PCR、克隆及鉴定[D]暨南大学, 2001 .
[7] 王锡林. 氟致雄性大鼠生殖损害及硒对其拮抗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 2002 .
[8] 党建友. 农药对有益生物安全性评价生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9] 李兴霞. 鸡实验性慢性氟中毒致畸致变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4 .
[10] 郭晔. 苦参碱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袁国瑞. 小菜蛾GABA受体基因克隆及棉铃虫羧酸酯酶的功能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2] 刘国艳. 鸡氟中毒的毒理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3] 任晓霞.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有机磷杀虫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2 .
[4] 贾丽红. 氟致大鼠肝、肾细胞损伤机制及抗氧化营养素的干预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02 .
[5] 刘波. 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乙酰胆碱酯酶诱导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6] 李飞. 棉蚜的杀虫剂神经靶标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7] 向全永. 环境中氟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D]复旦大学, 2004 .
[8] 金其煌. 乙酰胆碱酯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G418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4 .
[9] 施明安. 果蝇和家蝇乙酰胆碱酯酶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4 .
[10] 陈松. 与氰戊菊酯抗性相关的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3 条
[1] 汪希兰,杨光红,潘雪莉,李军. 烯啶虫胺的致突变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 2010,(05) .
[2] 张升祥,王彦文,吴绪东,李春英,宋雪艳. 山东家蚕现行品种耐氟性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2) .
[3] 侯辉,赵莉蔺,曹挥,李照会,师光禄. 地肤中杀螨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1) .
[4] 许守明,陈双喜,何艳霞. 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5) .
[5] 郑明奇,邱立红,王成菊,李学锋,姜辉,陶传江. 9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农药对蜜蜂安全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6] 康洁,余晓丽. 植物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8) .
[7] 姜俊龙,常迺滔. 真菌多糖的抗突变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8] 陈思怀,刘燕,唐发书. 氟化物对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9] 王燕红,李兵,王东,朱莎,赵华强,卫正国,沈卫德. 野桑蚕中肠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
[10] 黄家岭,乙引,王岚,邹晶,张习敏. 产脂肪酶细菌的筛选及碳、氮源对其产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