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温美丽. 渗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初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 2001 .
[2] 于秀治. 南水北调后地下水位数值模拟预测及其环境影响评价[D]吉林大学, 2004 .
[3] 高惠嫣. 华北井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5 .
[4] 蔡月秋. 温室棚面集雨及自压式地下渗灌技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5] 刘波. 基于GIS的地下水人工回灌分析[D]河海大学, 2005 .
[6] 林坜. 大区域地下水流模拟研究及FEFLOW的建模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7] 杜新艳.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及农业高效用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8] 桑学锋. 敦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可视化与管理[D]兰州大学, 2006 .
[9] 卞玉梅. 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动态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10] 唐文元.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郭龙珠. 三江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仿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5 .
[2] 段青梅. 西辽河平原三维地质建模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3] 丁雪华. 干旱盐渍化灌区水资源动态预测与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4] 汪丙国. 地下水补给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8 .
[5] 高业新.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8 .
[6] 梁长秀. 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9 .
[7] 陈兆波. 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8] 刘志国. 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7 条
[1] 张宪法,张凌云,于贤昌,张振贤. 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2] 张中平,盛绍学,杨格,王本营. 六安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1) .
[3] 田冰,贾金生.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研究——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3) .
[4] 张和喜,袁友波,舒贤坤,方小宇,房军.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5] 赵立飞,刘颖. 农业水资源紧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 2010,(19) .
[6] 李东,何详,许保国. Excel 2000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
[7] 王彦军,沈秀英,王留运. 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渗灌[J]北京水利, 1996,(06) .
[8] 林学钰. 论地下水库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4,(02) .
[9] 王福刚,曹剑锋.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01) .
[10] 李宏卿,吴琼,张福林,李绪谦. Visual Modflow在建立长春市地下水开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