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刘艳华. 大肠杆菌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2] 崔艳玲. 基因重组大肠杆菌以不同碳源合成L-苯丙氨酸的比较[D]郑州大学, 2010 .
[3] 洪林. 甘蓝型油菜精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西南大学, 2011 .
[4] 芦佳. 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多酶基因协同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5] 孙剑. 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人内皮抑素及简化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D]四川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周海岩. 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构建、代谢调控和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 2011 .
[2] 李永辉. 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3 .
[3] 宋文军. 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4 .
[4] 于金龙. 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李冀新,张超. L-苯丙氨酸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02) .
[2] 曲荟锦,王凤寰,田平芳,谭天伟. 两种策略实现1,3-丙二醇关键酶基因的共表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3] 谢志强. 生质柴油市场与技术发展概观[J]电子与电脑, 2007,(09) .
[4] 吴永庆,江培翃,范长胜,柴运嵘,宋大新,黄伟达. 大肠杆菌ppsA,pckA基因的克隆与串联表达[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5] 汪多仁. L-苯丙氨酸生产与应用[J]发酵科技通讯, 2011,(01) .
[6] 宋艳绒,钟卫鸿,路争. 代谢工程在微生物法生产番茄红素中的应用[J]工业微生物, 2006,(01) .
[7] 杨如燕,李民,陈常庆. 重组大肠杆菌YK537/pSB┐TK高密度培养过程中有机酸的RP┐HPLC快速分析[J]工业微生物, 1998,(03) .
[8]L-苯丙氨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10) .
[9] 曾小冰,范长胜,江培翃,陈永青,黄伟达. 外源基因pheA、aroG和tyrB在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共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 2000,(06) .
[10] 李民,陈常庆,朴勤,陈苏民. 利用恒溶氧-补料分批技术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生产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A[J]生物工程学报, 199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