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2 条
[1] 刘佳. 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 .
[2] 薛晓昀. 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3] 张烨. 柠条锦鸡儿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cDNA和gDNA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4] 冯亮亮.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5] 沈耀耀. 西北部分地区野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齐文静. 黄河三角洲地区野生大豆根瘤菌生物学特性及多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7] 张红梅. 大针茅种群遗传变异的RAPD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
[8] 胡清华. 攀西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9] 魏鹏. 茶树抗旱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10] 王荣华. 沙生植物——冰草抗逆生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种培芳.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张璞进. 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 2011 .
[3] 岳秀贤. 蒙古高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4] 李东. 豆科树种根瘤和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5] 张如华. 柽柳群体遗传变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田青松.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四种禾草植物繁殖生态学[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
[7] 陈明周. 中国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8] 杨江科. 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9] 陈强. 四川省根瘤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及葛属根瘤菌分类地位的确定[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10] 赵晓英.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更新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3 条
[1] 周燕,年玉欣,刘贞,黄彦青,周广柱. 朝阳地区8种自然灌木生态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2] 姚华,赵晓英,李晓梅,董正武. 3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9) .
[3] 李乔仙,张斌,戴燕燕,刘晓云,段新慧,薛世明. 南苜蓿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
[4] 陆新华,叶春海,孙光明. 干旱胁迫下菠萝苗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5] 刘艺,杨远庆,胡晓谅,严彬. 3种园林植物耐寒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6] 任玉锋,张益民,贝盏临,蔡亲从. 百里香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2) .
[7] 赵佚丽,黄宝灵,吕成群,石前,吴朝学. 台湾相思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长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8) .
[8] 朱政,蒋家月,江昌俊,李雯.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9] 苏培玺,陈怀顺,李启森. 河西走廊中部沙漠植物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J]冰川冻土, 2003,(05) .
[10] 丁国栋,赵廷宁,范建友,杜华.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述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媛媛,段玉玺,陈立杰. 根瘤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2]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会议纪要[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