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 条
[1] 张秋慧.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2] 鲍伟丽. 大连世界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1 .
[3] 安靖宇. 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振动的舒适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4] 曲文超. 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5] 许雪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 2011 .
[6] 李怀林. 用雨流法计算核电站部件材料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损伤[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1 .
[7] 夏妍春. 巷道中火灾烟气的流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
[8] 刘长庆. 沙尘暴中沙粒跃移和悬移的数值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
[9] 王珩. 体育场大跨网架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10] 徐安. 用简化的瞬态测压方法研究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及等效荷载[D]汕头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宋志刚. 基于烦恼率模型的工程结构振动舒适度设计新理论[D]浙江大学, 2003 .
[2] 赵长军. 大跨索桁桥初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3] 武小悦. 复杂关联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0 .
[4] 周晓泉. 复杂边界条件下的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研究[D]四川大学, 2003 .
[5] 孙广义. 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 .
[6] 贾进章. 矿井火灾时期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 .
[7] 张雷.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结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 2004 .
[8] 陈波. 高耸塔架结构振动反应的智能混合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
[9] 燕辉. 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10] 王世村. 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和风振疲劳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0 条
[1] 李春祥,熊学玉. 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MTMD设计模型及最优设计参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03) .
[2] 李春祥.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最佳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01) .
[3] 贾彬,王汝恒. 风洞试验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简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03) .
[4] 朱明星,张德龙. RBF网络基函数中心选取算法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5] 钱光亮,陈道政,廖媛媛,昂飞. 地下室顶板刚性对高层建筑底部嵌固作用影响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6] 高应钦,武兰生,路世昌,智会强. 对CFAST不同区域划分方法的分析[J]安全, 2005,(05) .
[7] 王义江,杨胜强,于宝海,韩家根,张秀才. 白集煤矿区域可控循环风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05) .
[8] 徐宜,刘云鹏,卜树峰. 基于雨流法的机械疲劳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8,(03) .
[9] 纪飞,秦瑜. 东亚沙尘暴的数值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3) .
[10] 纪飞,秦瑜. 东亚沙尘暴数值模拟 Ⅱ个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李元齐,Yukio Tamura,沈祖炎. 基于风洞试验的单层网壳结构有效风荷载分布估计[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2] 武岳,沈世钊. 单向大跨度柔性屋盖结构的流固耦合性能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3] 孙晓颖,林斌,吴晓蓉,武岳,沈世钊. CFD技术在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确定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5 .
[4] 马麟,刘健新,刘建楼,韩万水. 实测风速的广义极值分布和极值分布拟合效果比较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