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6 条
[1] 穆康. 土壤源热泵冬夏取排热量不平衡的大气热补偿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2] 雷小凤. 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绿色竞争力措施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9 .
[3] 孟庆丰.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物性测试不确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4] 邱相武. 新风利用与热回收的动态分析与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1 .
[5] 吴永华. 垂直埋管式土壤源热泵的设计施工方法及夏季供冷测试和传热模型[D]重庆大学, 2002 .
[6] 朱仕武. 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动态特性及地上机组节能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 2002 .
[7] 陈海飞. 热管技术与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 2003 .
[8] 侯立泉. U型垂直埋管式土壤源热泵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3 .
[9] 李阳春.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10] 胡彦辉. 垂直深埋U型管大地耦合式地源热泵冬季实验研究与三维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尹河. 在非结构自适应网格上对二维Euler方程进行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 2001 .
[2] 魏唐棣. 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 2001 .
[3] 王景刚. 自然工质热泵循环和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
[4] 李新国. 埋地换热器内热源理论与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
[5] 曲云霞.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
[6] 王勇. 时序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5 .
[7] 刘冬生. 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8] 范蕊. 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9] 张玲. 土壤热湿传递与土壤源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10] 王子云. 长江水源热泵换热器研究[D]重庆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7 条
[1] 吴志勇,孙乐昌,王岩,钟高贤,余升. 一个关于漏洞扫描插件的调度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 陈戈,阎世骏,李铁锋. 天津市深层粘性土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沉降量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
[3] 魏加项,唐志伟,丁万磊,马重芳. 地源热泵系统地中集热器强化传热初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4,(01) .
[4] 李新国,胡璟,赵军,朱强,王施力.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节能环保技术[J]节能与环保, 2001,(02) .
[5] 涂锋华,赵军,朱强,宋佳钫,龚宇烈. 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与环保节能特性分析[J]节能与环保, 2001,(03) .
[6] 刁乃仁,方肇洪,过增元.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节能与环保, 2002,(01) .
[7] 曲云霞,张林华,方肇洪,李安桂. 地源热泵系统防冻液的选择[J]节能与环保, 2002,(08) .
[8] 段新虎. 日本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经验及启示[J]节能与环保, 2009,(02) .
[9] 许淑惠,邢云绯.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04) .
[10] 吕艳芹. 资源与能源拖了北京快跑的腿[J]数据, 2005,(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于航,蔡龙俊. 一种新型空调系统:水环路热泵空调系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 1996 .
[2] 姚杨,李斌,范蕊,马最良. 热渗共同作用下地下换热器的初步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 2006 .
[3] 徐彦峰. 能源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及编制思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