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7 条
[1] 刘海涛. 刃口钝化对PCBN刀具切削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
[2] 宋庭科. PCBN刀具车削镍基高温合金切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
[3] 黎险峰. 淬硬模具钢高速切削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
[4] 岳彩旭. 硬态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
[5] 罗国涛. 硬态车削过程动态切削力特征提取与表面完整性预测[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
[6] 倪斌. 40CrNiMoA淬硬钢高速干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7] 杨期江. 龙门加工中心横梁部件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其颤振预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1 .
[8] 赵兴利. 新型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材料研制及其切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9] 张欣耀. 精密微小孔电解磨削复合扩孔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
[10] 冯志喜. 基于有限元法的淬硬45钢切削刀具参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鲁世红. 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的实验研究与本构建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
[2] 苏国胜. 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3] 熊四昌.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4] 尹自强. 超精密直线度测量及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
[5] 段春争. 正交切削高强度钢绝热剪切行为的微观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
[6] 王晓军. 车削加工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7] 高宏力.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的智能监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5 .
[8] 王随莲. 高性能金属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及其切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
[9] 王守仁. TiAl_3金属间化合物网络结构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10] 赵威. 基于绿色切削的钛合金高速切削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9 条
[1] 胡华南,徐大源,张崇高. 高温合金切削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J]安徽工学院学报, 1990,(04) .
[2] 董如何,肖必华,方永水. 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
[3] 董建新. INCONEL718高温合金的发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6,(02) .
[4] 王立江 ,赵继 ,谭庆昌. 超声波振动车削的运动学及其加工表面质量[J]兵工学报, 1987,(03) .
[5] 董昕,于秀山. 正交试验方法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 .
[6] 杨文平,陈国定,石博强. 基于小波理论的复杂机械振动信号降噪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4) .
[7] 段春争,王敏杰,李国和,蔡玉俊. 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内绝热剪切带微观特征研究[J]爆炸与冲击, 2007,(01) .
[8] 张献平,熊大章. 圆弧刃车削表面的侧向塑流[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 1987,(03) .
[9] 骆红云,焦红,范猛,王立江. 金刚石刀具与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 2000,(01) .
[10] 马玉林,马云辉,李永铜,张英奇,李慧敏. 多传感器检测中的数据溶合技术[J]传感器技术, 199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