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王慧娟. 露地菊的开花生物学及花期调控[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2] 王建林. 配置方式对常规稻与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 2001 .
[3] 秦丹. 葛根采后主要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4] 张绍斌. 云南淡黄花百合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研究[D]四川大学, 2002 .
[5] 王杰青. 地被植物连钱草和紫花地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6] 吉艳芝.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及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7] 魏鹏. 茶树抗旱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8] 马双艳. 板栗等果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9] 伍春莲.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老化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的RAPD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
[10] 孟宪梅. 水稻若干形态、生理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王明玖.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0 .
[2] 青秀玲. 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
[3] 田青松.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四种禾草植物繁殖生态学[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 .
[4] 张治国. 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复合种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2 .
[5] 卫智军. 荒漠草原放牧制度与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
[6] 赵晓英. 三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更新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4 .
[7] 黄建安. 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
[8] 左志锐. 百合耐盐机理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9] 赵举.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荒漠化治理的保持耕作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2 .
[10] 祁永. 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及种群繁殖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97 条
[1] 王克安,王冰,顾三军. 低温对黄瓜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及形态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4) .
[2] 杨龙. 光慈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4) .
[3] 张义. 红叶李花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3) .
[4] 马文月. 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5] 汪耀富,蔡寒玉. 烟草抗旱生理生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3) .
[6] 户连荣,郎南军,郑科.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7] 王红霞,王文锋. 岷江百合的形态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8] 杨炜茹,张启翔. 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与引种驯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9] 金兰. GA_3解除川贝母种子休眠过程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
[10] 陈伟,马绍宾,陈宏伟. 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海云,王中伟,刘艳芝,谭化,董英山. 松叶百合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A]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