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 蓝海滨. 民族习俗与刑法的冲突与调适[D]西南大学, 2011
.
|
[2] | 李丽. 唐宋时期化外人的相关法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
[3] | 刘欣. “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
|
[4] | 李延峰. 我国民族自治区域刑法适用变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
|
[5] | 温娟. 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
|
[6] | 郑丽丽. 少数民族习惯与少数民族刑事政策[D]烟台大学, 2011
.
|
[7] | 李欣. “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 2010
.
|
[8] | 石玉春. 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变通的若干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 2001
.
|
[9] | 张军. 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社会危害性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4
.
|
[10] | 江智明. 侦查中的比例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贺琳凯.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 2010
.
|
[2] | 马方. 任意侦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6
.
|
[3] | 邱庭彪. 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9
.
|
[4] |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 少数民族权利刑事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9
.
|
[5] | 郑齐猛. 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9
.
|
[6] | 吴建雄. 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
|
[7] | 张娟.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
|
[8] | 马陇平. 西部边疆稳定视角下打击“三股势力”法治化研究[D]兰州大学, 2013
.
|
[9] | 韩刚. 中国民族优惠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 韩轶,刘雯. 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
|
[2] | 谢望原,季理华. 宽严相济视野中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发展与完善——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8,(01)
.
|
[3] | 顾永忠.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重要发展、进步与实施——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背景的考察分析[J]法学杂志, 2012,(06)
.
|
[4] | 韩美秀,王楠高.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或补充立法探究[J]法学评论, 2001,(05)
.
|
[5] | 赵海蓉. 试论两大法系检察制度的差异及原因[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8)
.
|
[6] | 李宇铭. 试论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适用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8,(30)
.
|
[7] | 寻丽琴. 浅议“化外人”[J]法制与社会, 2010,(10)
.
|
[8] | 赵君. 《唐律疏议》“化外人”再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0,(22)
.
|
[9] | 马忠红. 双重视角下的侦查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05)
.
|
[10] | 龙久顺. “宽严相济”视野下对少数民族“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反思[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