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 张哲文. 中国林蛙皮肤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
[2] | 吴剑锋. 基于基因芯片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体(tpa)与野生型的转录组差异[D]浙江大学, 2011
.
|
[3] | 熊丽东. 红花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其油体蛋白全长的获得[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4] | 陈冬菊. 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小RNA深度测序数据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5] | 王海英. 草菇不同发育时期菌柄基因表达谱差异初步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6] | 陈超. 基于RNA-Seq技术的人转录组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
[7] | 栗婷. 落叶松体细胞胚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转录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8] | 刘伟. 香菇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
[9] | 姚坚强. 中国糯玉米穗部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测序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 2011
.
|
[10] | 王剑峰. 中国草螽科Conocephalidae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螽斯总科)[D]河北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王丽鸳. 基于EST数据库和转录组测序的茶树DNA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2] | 梁永书. 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群体根系的遗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3] | 李新建. 猪脂肪沉积关键基因筛选及TCTP基因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4] | 谢晓东. 小麦杂交当代和亲本自交种子发育早期的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
[5] | 陈师勇. 鳗弧菌主要致病因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3
.
|
[6] | 邹玉霞. 大菱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鳗弧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突变和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
.
|
[7] | 钟玉林. 中国螽蟖总科部分种类Cyt b和28S rDNA分子进化与系统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5
.
|
[8] | 李迅. 草菇cDNA削减文库的构建及三种多聚糖降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江南大学, 2005
.
|
[9] | 黄健华. 基于SAGE技术的家蚕基因表达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
.
|
[10] | 魏武. 重要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4 条
[1] | 徐凤珍,李兰标. 中华稻蝗生活史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1)
.
|
[2] | 王杰,林俊芳,郭丽琼. 草菇gpd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4)
.
|
[3] | 钟江华,张光萍,柳小英.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1,(02)
.
|
[4] | 牛兆国.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
.
|
[5] | 何忠,陈念丽. 北京地区五种常见鸣虫的鸣声结构[J]动物学报, 1985,(04)
.
|
[6] | 郭亚平,段毅豪,白贵荣,马恩波. 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种群间体型分化与染色体核型均一性研究(英文)[J]动物学报, 2001,(S1)
.
|
[7] | 温海祥,肖洪东,黄剑波,温玉辉,任吉君. 草菇种内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J]北方园艺, 2000,(03)
.
|
[8] | 张丽,周兰英,肖千文,吴开志. 正交试验设计在建立杜鹃花RAPD-PCR反应体系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7,(05)
.
|
[9] | 刘念,胡婧,黄原. 应用长PCR扩增蝗虫线粒体全基因组[J]动物学杂志, 2006,(02)
.
|
[10] | 周仲铭
,袁毅. 杨树叶锈病的研究概况[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5,(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