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吝春红. 醋酸铅对骨髓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机制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09 .
[2] 徐风森. 铅中毒鼠胎盘组织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研究[D]青岛大学, 2006 .
[3] 郑虹. MRI在脑铅蓄积致神经损害的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07 .
[4] 余志林. 某铅冶炼厂职业危害调查[D]中南大学, 2012 .
[5] 杨云芬. 武汉市蓄电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及作业工人健康效应调查[D]武汉科技大学, 2012 .
[6] 兰满. 杭州市拱墅区涉苯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刘扬. 铅暴露者卟啉代谢、血压和ALA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02 .
[2] 田琳. 职业性铅接触的基准剂量研究[D]复旦大学, 2004 .
[3] 肖平. 活性炭肠道驱铅治疗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4] 田丽婷.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职业性铅接触致肾损伤的修饰作用[D]复旦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4 条
[1] 伍绍中,周立新,赵巍.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现状及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 2002,(06) .
[2] 马威,王芳,吴文莉,尹建平,黄浩,薛莎. 低浓度铅接触大鼠海马突触损伤和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04) .
[3] 孙惠芳. 铅作业工人血锌原卟啉、血铅和24小时尿铅浓度检测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 2004,(06) .
[4] 秦俊法,楼蔓藤,李国文,罗海潘,巫秀芳,肖益新,李增禧. 对铅中毒认识的三次重大飞跃[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03) .
[5] 辛鹏举,金银龙. 铅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02) .
[6]铅的威胁依然存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8,(04) .
[7] 蒋绪亮,张仲平,张倩,胡玉兰,王笏臣,张照寰,施宜平. 铅中毒发病与铅烟(尘)浓度关系的调查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990,(06) .
[8] 石颖,张强,林杰. 铅绞痛14例误诊原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0,(04) .
[9] 李积胜,闫蓓,杜华杰,杨亚奇,王德顺,何瑞波. 铅对大鼠海马及其突触体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01) .
[10] 李国玉. 铅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4,(04) .